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fromgeek.com/news/322706.html"
極客網·創業創投6月11日微醫又雙叒叕被傳上市了。6月8日,有媒體報道微醫準備以55億美元估值在第三季度赴港IPO。對于微醫方面表示要先專注于業務。早前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可能是投資人對微醫的上市前景存在很大的分歧。”但都被否認了。上市時間“一推再推”其實這也不是微醫第一次被傳上市的消息。早在2018年平安好醫生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后,微醫也有意于著手上市的事情。當時微醫考慮的是海外上市,但醫療科技區別于其他的行業,涉及到的信息披露和審查將會更廣泛更嚴格。有知情人士表示,“擁有大量健康數據的企業很難在海外上市,這些涉及到人們健康的數據,相當敏感,監管機構的態度也一直非常謹慎。”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微醫才把目光轉向了香港,但上市趕早卻不見得能夠上市成功。2018年5月份微醫完成了5億美元的Pre-IPO融資,當時就表示要將旗下微醫療、微醫藥、微醫保三塊HMO相關業務作為整體赴港上市。當時在微醫擔任首席戰略官的陳弘哲還曾表示,“或許2018年年底赴港上市。”但市場卻遲遲未見動靜。2019年年底,微醫創始人廖杰遠表示,“微醫已經做好準備IPO了。”并且還將以A+H的模式上市,赴港上市似乎成為了微醫已經鐵板釘釘的事情。即便赴港上市并不要求企業一定要盈利,但對于企業來說市值和未來前景不被看好也會給本身造成壓力。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醫療企業盈利模式不清晰、企業生存多依賴融資暫時無法形成穩定持續的盈利”,這或許是微醫一直沒能夠成功上市的原因。微醫盈利與否成密跟微醫處于同一個行業的平安好醫生作為互聯網醫療第一股,雖然收入高速增長,但卻一直未能夠實現扭虧為盈的目標,甚至在過去的三年內虧損達到了24億,市值蒸發93億。而微醫卻表示自己已經實現了盈利。2016年年底微醫董事長廖杰遠表示公司利潤為2.8億元,這是微醫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公開自己的經營業績,同時也是唯一一家實現了盈利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互聯網+醫療”雖然已經探索多年,但其業務模式并不是處于很明晰的階段,多數企業都是依靠融資支撐,微醫在幾年前的盈利并不能夠代表它一直以來都在盈利,不成熟的商業模式難以支撐未來的市場發展。而且,當時廖杰遠公布的利潤說法其實并沒有得到業界的認可。有媒體曾報道,2016年到2018年微醫的虧損額分別是4.8億元、6.74億元、8.18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近20億元。針對該營業數據,微醫方面也并沒有給出過答復。根據專業數據機構的統計顯示,2019年五、六月份微醫的月活躍用戶分別為191.2萬、187.6萬,平安好醫生為1340.5萬、1309.3萬。和背靠阿里的阿里健康、背靠平安的平安好醫生不同,微醫其實并不具備足夠的用戶量和月活用戶來支撐其持續性盈利的。分析認為,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借此機會抬高企業的估值水平也并非難事,但若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盈利的問題,后續也不會被資本市場所看好。有專業人士稱,“這也是微醫上市最好和最后的時機,再不上市可能就上不去了。”資本市場對于持續性虧損企業的耐心幾乎已經被消磨殆盡。在互聯網醫療頭部企業仍然不盈利的大背景下,這條路也走得愈發艱難。(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貴州“十二五”打造物聯網產業“西部硅谷”
關鍵字標籤:洗鼻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