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70315/Articel04004MT.htm"
□ 本報記者 張曉帆 “向尚集團坑死我,從去年至今硬騙我買了6萬余元保健品……眼看著我與老伴幾十年來勤儉節約的近10萬元基本泡湯,內心很難過,非常非常地抱欠(歉)。”3月11日,“青島一位60歲老人在海邊身亡”的事件在青島市民的朋友圈里持續發酵,引發眾人唏噓。 老人被發現時,褲兜里裝著一張遺書,遺書里講述了自己購買保健品的經過,并把矛頭對準一家名叫“向尚集團”的公司。 3月14日,經青島市市南區湛山市場監管所及市南區湛山食藥監管所聯合檢查發現,該公司已辦理營業執照,未發現保健品廣告,也未發現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或證明。 經市南區食藥監局湛山食藥監管所現場檢查,該公司現場提供了有效的食品經營許可證、產品檢驗報告及進貨相關證票。現場發現了名為紫福牌紫福口服液的保健食品。公司前期還經銷過天羽牌抗輻射保健液、少林牌增加骨密度丸2種保健食品。下一步,相關執法部門將進行進一步檢查。 老人購買保健品的經歷,引起不少市民的共鳴。“老太太被‘洗腦’之后,我阻止她買保健品就是不孝。”青島一家三甲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女士說,連她都無法阻止父母去聽所謂的健康講座、購買保健品。 她母親今年68歲,跟社區的不少老人一樣,多少都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前幾年,社區一股腦兒冒出不少“保健養生體驗中心”,專門針對老人提供免費量血壓、測血糖等服務。很快,周邊幾個體驗中心就成了母親和幾個老姐妹聊天聚會的點。 “小嫚兒幾乎一對一熱情服務,嘴巴一個比一個甜。我們子女不和老人一起住,工作也忙,老太太逐漸把推銷保健品的小嫚兒當親人了,一個月3000塊錢退休金全用來買保健品不說,家里什麼事都告訴她們。”王女士說,母親熱衷這些保健品和熱情的推銷員不無關系,有時候,老人隔一兩個月沒有買她們的東西,她們就會提著色拉油、米等上門來看望。 “保健品屢屢讓老人掏腰包,不是靠技術和質量,而是靠打‘親情牌’。”青島市李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李禹說,把老人哄開心以后,老人自然成為利益鏈中的“唐僧肉”。 李禹介紹,聽課有獎、免費旅游、免費體檢、家訪送禮等方式,都是保健品公司和老年消費者建立聯系的常用路數。一旦確立起聯系,受過專門訓練的銷售人員便利用老人比較孤獨或者渴望治病、保健的心理,先以關心換取對方信任,再通過體檢“有問題”忽悠老年人,然后夸大宣傳、刻意推銷,最后完成產品銷售。 據了解,保健品監管存在著取證難、爭取配合難、定性難、相關部門形成合力難等多方面難題:由于多數是通過開會、打感情牌等方式營銷,執法部門在現場檢查時很難發現明顯違法證據;投訴是個別行為,大部分老年人相信保健品,難以配合執法部門作證;在證據不充分的基礎上,執法部門難以對當事人的行為定性并深入調查;政府部門各管一攤,缺乏有效的聯動配合機制,難以形成威懾合力。 相關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保健食品不能治病,不具備藥品功效,購買時應認清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建議消費者購買時保存好收據及相關證據材料,發現問題可撥打12345、12331或向當地監管部門投訴或舉報。
關鍵字標籤:活性多醣體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