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gotrip.zjol.com.cn/xw14873/lyjsb/201801/t20180129_6473490.shtml
2017年12月30日,全市人民翹首期盼的川南大草原正式開園迎客。在元旦小長假的3天里,景區接待游客7萬人次、車輛2萬輛次,黃鶴湖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一舉成為全區旅游業發展“龍頭”。 自2016年市中區啟動黃鶴湖旅游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工作以來,全區上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旅游業態逐步完善,有力地促進了全區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景區內及周邊農戶就業創業,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助推鄉村振興 1月24日,筆者走近正在建設中的中國西部觀賞魚基地,工人們有的正在往混凝土攪拌機內加料,有的正推著手推車來回運送物料,有的正在對魚池的側壁加固……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據悉,該基地位于市中區永安鎮占地460畝,主要的包括金魚、鸚鵡魚、地圖魚、清道夫、皇冠魚、錦鯉等10余個品種,目前已完成工程總量的95%,預計春節前全面完工。 自黃鶴湖旅游區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帶動了周邊2個鎮、16個村發展鄉村旅游,推動了旮旯溝旅游區、白鶴灣度假區、中國西部觀賞魚基地、竹苑水鄉等項目的建設,吸引投資約9.5億元。 不僅如此,在2017年12月26日市中區舉行的黃鶴湖旅游區招商推介會上,吸引了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家、客商100余人參加,并成功與北京東方園林、成都來也旅游公司等企業現場簽訂投資協議。 吸引投資、發展項目,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新生力量——市中區黃鶴湖旅游區,正用全新的姿態,主動擁抱新時代,大踏步邁上新征程,鄉村振興戰略在這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趙波,宜賓市珙縣人,幾年前還在廣州市做服裝貿易生意,2017年8月,到市中區永安鎮探望外公外婆的他,看到了正在建設中的川南大草原后,毅然做出了一個決定——回鄉創業。 2017年8月底,趙波在川南大草原附近租下了臨街的幾間農房,開起了以經營特色小吃和家常菜為主的農家樂,同年9月底農家樂正式營業,一個月下來,營業額就達到了10萬元左右。 嘗到了甜頭的趙波,同年11月,又把農家樂的面積擴大了一倍,接待量達到了300人。據趙波估算,從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24日,農家樂的營業額達到了15萬元以上。目前,趙波投資修建的賓館也即將完工,預計春節前就能正式運營。 黃鶴湖旅游區的創建,不僅為像趙波一樣的創業青年提供了返鄉創業平臺,同時,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更吸引了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 永安鎮太平寺村6組村民羅川秀就是其中之一。她說,2007年她就外出務工。當父母告訴羅川秀,家鄉有個川南大草原即將開業,并提供了上百個就業崗位后,羅川秀興奮不已。2017年12月,羅川秀結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到家鄉,并順利在川南大草原應聘上了行政文員的工作。 “現在好了,不僅在本地找到了工作,而且工資待遇也不錯,更關鍵的是可以陪在老人和孩子身邊,盡一個女兒、一個母親的責任。”羅川秀說。 2017年以來,市中區通過黃鶴湖旅游區創建工作,積極引導返鄉創業農民工等人員參與農文旅產業發展,鼓勵引導返鄉人員投身創辦旅游企業,開辦旅游特色業態經營點。據悉,2017年,黃鶴湖旅游區及周邊范圍新增四星級農家樂1個,新增鄉村民宿、農家樂園、休閑農莊等新興業態近20家;新增“老字號”餐飲店、超市、小賣部等個體企業12家,新增吸納就業人員3000余人。 帶動產業融合發展 黃鶴湖旅游區的創建,是市中區委、區政府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市中區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戰略部署,是深化全區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重大決策。 隨著黃鶴湖旅游區創建工作的推進,市中區充分發揮“農旅結合”的優勢,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據悉,自黃鶴湖旅游區的創建以來,帶動了永安農業園區2000畝檸檬基地、2200畝葡萄基地、1200畝花卉苗木基地開發觀光、休閑、采摘、品嘗、農事活動體驗等旅游功能,形成優質瓜果、農耕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的規模化。目前三個特色產業基地實現年產值1.16億元,帶動周邊農戶1610余戶,村民實現人均增收450元~800元。 同時,以近500畝特種水產基地為基礎,啟動建設中國西部觀賞魚基地項目,發展珍稀魚類和觀賞魚類養殖、展示、交易;創新發展夏布繡產業,開發出了以大千荷花圖、大千牡丹圖、晏濟元荷花、邱笑秋熊貓圖等知名畫家作品為夏布繡底稿的成熟產品線52種,年產值近1600萬元,帶動居家婦女就業2000余人…… 目前,市中區正著手開展尚騰音樂藝術噴泉水霧秀、萬畝柑橘產業帶、大型生態休閑農莊、健康養老產業等10余個項目的可研、初設、土地流轉等各項工作。黃鶴湖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了市中區鄉村旅游的靚麗名片,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農民增收致富。
關鍵字標籤:獎勵旅遊推薦
|